

01
什么是心理健康?
02
”营造良好环境,共助心理健康 ”
1
讲好一堂课
定期安排心理健康老师授课,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树立“身心同健康”意识,营造关爱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。
2
推荐一本书
给师生们推荐《学生心理保健手册——中学生篇》,提升识别和应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能力。
3
开展一次评估
我校每年都会对新入校的初一新生进行健康成长问卷的小调查,并每年对初二初三同学的健康成长情况进行追踪研究,不断完善。
4
畅通一条心理热线
青岛市教育系统设有专门心理援助热线和电子邮箱,除此之外,我校也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,向有需要的老师、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。
5
普及一套心理调适方法
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时刻,如果陷入恶性循环,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进行开导。
心理调节方法主要有自我鼓励法、语言调节法、环境制约法、注意力转移法及能量发泄法等。
一、自我鼓励法,用名言或哲理安慰自己,鼓励自己,让情绪好转。
二、语言条件法,如悲伤时可以用幽默滑稽的诗句或语言来消除悲伤。
三、环境制约法,当情绪压抑的时候,到室外去走走,能够起到调节作用。
四、注意力转移法,心情苦恼时可以通过听音乐、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。
五、能量发泄法,可以大哭一场,找朋友倾诉等,都可以进行调节。
建议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,低落、消沉的情绪会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,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03
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。
END
文稿:邱泓贺
制作:邱泓贺
审核:朱长杰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关注微信公众号
青西六中
官方微信公众号